300-310(12/52)
去做他想做的事,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信任。最起码南枝对于这份信任感觉相当沉重,毕竟压在肩头的是大夏所有百姓,那么多人看着他,是责任也是动力。
当上大夏名义上的二把手,实质上的一把手,并没有让南枝因此就肆意妄为,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做到什么,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经过反复琢磨,深思熟虑之后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。
最后再判断可行与否,还有怎么样去推行。
可以说南枝将方案拿出来推行之前,少说要经过三道审核修改,还不包括他自己成稿之前的反复修改。
南枝觉得他上辈子改论文,都没有这么专注。
深怕出一点错误,毕竟论文错了大不了被打回来重写,可他的决策一旦出现失误,为他错误买单的就成了普通百姓。
自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,南枝觉得没什么,但要他人为他的错误买单,南枝没办法坦然接受。
即便他身处特权之中,也没办法像那些世家一样,将普通百姓的生命视若无物。
别人或许是越位高权重,越肆无忌惮,南枝则截然相反,他位置处的越高反而越发胆小谨慎不敢轻举妄动,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没有长公主还有福王这一类的人,妨碍他办事,可以说几年下来都算是有惊无险,麻烦又但他全都能处理好。
当初在渝州的时候,虽然让昭阳帮他围住渝州,但他并没有见到昭阳,大概他姐都不清楚,事情到底是怎么解决的。
反正南枝离开渝州时,昭阳也带着人原路返回,南枝猜到大概是对方没有抓够那些马贼,因此在回边郡的路上顺便剿匪,就成了昭阳最想做的事。
南枝没有阻拦昭阳接机对雍州马匪下手,只是打了招呼尽量活捉,这都是劳动力,累死了还不心疼的那种!
这些马匪山贼好解决,南枝其实被文和提示过一次之后,就一直惦记着北狄,但要拿下北狄,还是条件不太成熟。
再加上北狄与大夏不同,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,碰到情况不对,他们是会直接跑的更远。
真要主动对北狄用兵,需要准备的太多,南枝只能遗憾选择将这个主意搁置。
其实这个主意对于名声而言,说出去并不好听,大夏毕竟礼仪之邦,不过北狄长年骚扰大夏的边境,可以说周围最烦人的邻居就是他们。
想起之前长公主的事,就知道他们对于大夏也不是没有想法。
比起被动防守,南枝更想主动出击,毕竟是对面的人先动的手,他们有条件还手实在太过正常。
自认不算师出无名的小皇子点点头,只不过客观条件上的后勤补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。
好在大夏之中的马匪还有山贼,再加上一些游手好闲横行乡里的小混混,差不多也算是勉强够用。
由于南枝盯上了这些不务正业,只会破坏治安的恶棍,让他们来当苦力,可以说在这种雷厉风行的高压捕捉下变得不太一样。
底层百姓明显察觉出治安好了一大截,并且有些看不见的变化一点点改变,就比如他们好久都不知道什么是饿肚子的感觉。
以前都是看天吃饭,如果老天爷不赏脸,别说是饿肚子,饿死人都是常事。
这些年经过天灾之后,也没有多风调雨顺,但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比以前过的好。
这种潜移默化之下,他们自然明白是那里起了作用。
虽说在朝堂之上南枝的名声算不上多好,但在民间又是另一种情况。
南枝的名声通过一种不着痕迹的暗流汹涌,酝酿出波涛汹涌,只等